史上最全醫藥產業新政出臺 “國產”的春天來了?
3月15日訊 2016年開年,醫藥產業利好政策不斷。繼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之后,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 〔2016〕11號)(下稱《意見》)出臺。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對財新記者表示,這是“史上最全”的醫藥產業新政,要點精準,方向明確,“都說到了點子上,”但是目標也非常高,“壓力會很大”。總體而言,《意見》的總基調是全力扶持國產醫藥產業的發展,并首次提出引入現代物流、建立中藥標準、鼓勵互聯網醫療發展等概念。
主要目標相當高 壓力很大
《意見》提出了中國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醫藥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90%以上重大專利到期藥物實現仿制上市,臨床短缺用藥供應緊張狀況有效緩解”“醫藥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位居各工業行業前列”。史立臣認為,這一目標“相當高,五年時間實現太緊張”
從2012年到2016年,全球有多達631個專利藥到期,全球最暢銷的前20個處方藥中有18個將要專利到期,這18個處方藥每年全球銷售額為1420億美元。醫藥業內普遍認為,外資原研藥“專利懸崖”已經到來,國產仿制藥的市場潛力巨大。
《意見》對此提出,“90%以上重大專利到期藥物實現仿制上市”。史立臣表示,這一目標想實現恐怕很不容易。“仿制藥的研發也非常艱難,需要時間和投入。不是說原研藥專利期一到,就把藥品成分和生產工藝告訴你,你就可以仿制了。而是需要國產藥企自己摸索,做臨床試驗的過程。五年完成90%以上重大專利藥的仿制,難度非常大。”
《意見》中還提出,“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信息,2015年中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25537.1億元,同比增長9.1%。2011-2015年,中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一直呈上漲的態勢,但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率卻一直動蕩下滑,由2011年的29.4%下滑至2015年的9.1%。
針對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下滑的現象,史立臣分析說,醫藥產業整體總量一直在上升,也就是產能和銷量在持續上升,但由于近年來招投標政策對醫藥產業價格打壓嚴重,醫藥產業的收入、利潤在快速下滑,“原來賣一盒藥賺10元錢,現在賣兩三盒藥才賺10元錢”。
《意見》第十三條明確,“健全政府采購機制。按照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原則,完善招標采購機制,逐步將醫藥產品招標采購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這意味著,備受爭議的醫藥產品招投標制度仍將延續。“現在國家還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提出擴大經營自主權,這就會鼓勵二次議價。”史立臣表示。
所謂二次議價,是指醫院在省級招投標的價格基礎上,再次議價,設置更低的入院價格標準。“藥品價格和利潤在未來會更低,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很可能呈下降趨勢。”史立臣認為,整個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比較難。
國產醫療器械和國產醫藥利好明確
長久以來,在醫療器械、藥品領域,外資藥企一直占據優勢地位。多位被訪者認為,《意見》明確,將從財政金融支持、政府采購機制、審評審批改革等方面,“很接地氣的促進國產醫藥產業的發展,落點明確精準,這是前所未見的”。
長期以來,通用(GE)、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這三大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被簡稱為GPS), 把控著中國市場高達70%的高端醫療設備。一方面,GPS的產品因其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以及服務鏈完善,受到市場普遍歡迎;另一反面,GPS的產品定價和市場占有率過高,導致中國醫療器械采購成本高昂,本土產業羸弱。
《意見》中首次提出,將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作為重點,重點開發多種高性能診療設備以及康復輔助器具中的高端產品。“重點開發大型設備和高精尖設備。”史立臣分析說,中國醫療器械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企業缺乏研發能力,生產力弱小,“《意見》提出推動整個產業的集中化,通過優化方式提升生產力,再加上招標環節中明確提出優先采購國產設備,這意味著國產設備具有先天市場優勢。”
國產設備站在市場渠道的端口,意味著外資設備必須通過降價和合作謀求發展。“短期內把國產設備做起來不太現實,通過購買外資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外資企業談合作是比較好的辦法。”一位行業人士對財新指出,通過合作,國產設備企業可以獲得技術和機會,借此快速發展。
在藥品領域,《意見》力推仿制藥、創新藥、重大藥物產業化和中醫藥現代化。“原來醫療設備納入《采購法》領域,優先國產,這次把藥品也放進來,這就是在堵外資藥企的路,為價格談判鋪路。”史立臣表示。
2015年,衛計委等多部委啟動針對專利藥、進口藥的價格談判制度,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降低原研藥價格。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于3月8日表示,在第一批藥價談判中,國家衛計委選取了5個左右涉及癌癥治療及重大疾病治療的藥品作為談判試點。通過談判,藥價降幅可達50%以上。
引入現代物流 建立中藥標準
《意見》還首次將郵政和快遞納入醫藥物流領域,“建立現代醫藥流通體系,推動大型企業建設遍及城鄉的藥品流通配送網絡,充分發揮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的寄遞網絡優勢,提高基層和邊遠地區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推動中小流通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做精做專,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
在此之前,醫藥物流行業因地方保護主義和發展歷史原因,呈現出“多、小、散、亂”格局。中國有醫藥物流企業1.3萬多家,國藥、上藥、華潤北藥、九州通這四家龍頭企業在整個行業的份額加起來不到30%。醫藥物流分散,導致醫藥流通中間環節過多,藥價虛高,引入現代物流呼吁已久。
引入現代物流,將會實現從藥廠到藥房的直接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和藥品價格。同時,快速、高效、價廉的現代物流體系也將形成豐厚的“第三方利潤”。“由于壟斷和分散,中國醫藥配送成本很高,而快遞配送成本很低,這一改革會使中國醫藥商業格局整體翻盤。”史立臣表示,快遞配送物流追溯和跟蹤系統都很完善,郵政可以送到偏遠農村和地區,“用行政力量做改革,不如直接‘放狼進來’。”
除此之外,《意見》明確提出,“開展中藥、民族藥及其臨床應用技術標準研究,加強中藥材種植(養殖)培育技術標準制定,建立中藥道地藥材標準體系,加強對中醫藥領域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建立完善的中藥產業鏈管理對于中醫藥發展至關重要,但由于建立標準工作量很大,難度比較大,爭議也會比較多,分析人士認為,可以先從道地藥材明確的下手,先做出一批標準。
《意見》還提出,將開展智能醫療服務;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引領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規范醫療物聯網和健康醫療應用程序(APP)管理;積極開展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引導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裝備。互聯網醫療再次迎來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