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批醫療價格扭曲:給人看病不如給狗洗澡
來源:本站 點擊:1824 時間:2016-04-08
4月8日訊 尊重醫生,理應從尊重醫生的勞動入手。只有著力改革畸形的醫療價格,讓醫生堂堂正正靠技術吃飯,獲得有尊嚴的陽光收入,才能讓國家少花錢、患者多受益
最近,一位護士帶著小狗去寵物店,看到價目表,心中頗不平靜。例如,洗一次澡,小狗50元,大狗100元;看護一天,小狗50元,大狗100元。而在北京的三甲醫院,護理一名重癥病人24小時收費9元,靜脈注射2.2元,吸痰1.5元,膀胱沖洗10元。相比之下,護理病人還不如護理寵物。
我國醫療服務價格長期偏低,尤其是技術價值被低估,嚴重挫傷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網友曬了一張寵物醫院的收費清單:專家診費200元,彩超500元,心電圖200元,血壓監測50元,生化檢查600元,總計1550元。不知這只狗得了什么病,檢查化驗費居然花了上千元。光是寵物醫生的診費,就遠遠超過了很多三甲醫院的大牌專家。人的生命如此寶貴,而醫生的勞動卻如此低廉,實在不相匹配。給人看病不如給狗洗澡,充分暴露了國內醫療價格的扭曲。
中國人素有這樣的消費習慣:只愿意為有形的實物付費,不愿意為無形的智力埋單。例如,很多患者認為診斷不值錢,藥品才值錢;技術不值錢,耗材才值錢。在這樣的社會心態下,診療費、技術費很難漲價。不久前,一位中學生因打球不慎摔傷骨折,醫生進行了中醫手法復位,并用小夾板進行固定,一共收費443元。沒想到,孩子的媽媽很不滿意:“你就是動了一下手,為啥這么貴?”醫生說:“我從小到大都是尖子生,在骨科領域干了15年,才學會這樣動一下手,算貴嗎?”孩子的媽媽無語了,默默地去交了費。其實,醫生本來就是靠技術吃飯的。一名醫生,勤學苦練數十年,才能熟練掌握一門醫學技能,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遺憾的是,在一些患者眼里,這只是“動動手”而已。事實上,醫生“動動手”并非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一種智力勞動。如果醫生的技術價值得不到尊重,學得越多越貧窮,技術越高越吃虧,誰還愿意當醫生?
多年來,在扭曲的醫療價格引導下,我國的“浪費型醫療”愈演愈烈。由于技術不值錢,醫生就會在耗材和藥品上做文章,能放一個支架的放兩個,能開一盒藥的開兩盒,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其結果是,患者吃了啞巴虧,國家掏了冤枉錢。因此,只有著力改革畸形的醫療價格,讓醫生堂堂正正地靠技術吃飯,獲得有尊嚴的陽光收入,才能讓國家少花錢、患者多受益。
建立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并非一件易事。醫療成本復雜多變,很難精確測算。政府應轉變觀念,逐步放開醫療價格管制,建立醫保與醫院協商談判定價機制,讓醫生的技術價值得到合理回報。在此基礎上,加快改革醫保支付制度,推動醫療行為回歸理性。目前,我國醫保支付主要是按項目付費,這就給醫院提供了一條增收的“捷徑”——提供的服務越多,得到的支付越多。于是,很多醫生“挑肥揀瘦”,賺錢的項目拼命多做,不賺錢的項目盡量少做,導致過度醫療屢禁不止。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疾病診斷階段,按項目付費是合理的;在明確診斷后的治療階段,按疾病診斷組或按結果付費是合理的。例如,對于某一特定病種,醫保部門根據同級醫療機構的平均費用,實行打包付費,超支自付,結余自留,倒逼醫生節約成本,用最少的費用解決問題,從而變“浪費型醫療”為“節約型醫療”。
一個好的醫療制度,可以讓壞醫生變好;一個壞的醫療制度,可以讓好醫生變壞。尊重醫生,理應從尊重醫生的勞動入手,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價格體系,讓人的價值超越物的價值。只有醫生受尊重,生命才會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