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肚臍4大異常該如何護理
寶寶的臍帶脫落后,肚臍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癥狀,最常見的是發炎感染、臍疝氣、臍膨出、臍茸4大癥狀,以下說明供父母做參考。
一、發炎感染
新生兒臍帶掉落的前後比較會擔心發炎,若肚臍周圍的一圈皮膚出現紅腫、有分泌物、臭味,便要懷疑是否受到感染。此外,臍帶在快脫落時,可能會有血漬出現,父母不用太過擔心。
二、臍疝氣
臍帶脫落后比較常發生的是臍疝氣問題,因為肚臍下面腹壁的發育沒有完全,會有一點小缺陷,使肚臍看起來較凸出,通常1歲后就看不出異常,3、4歲則會完全恢復。其實臍疝氣純粹是發展還未健全所造成,并非一種疾病,無須特別處理,寶寶也不會感覺不舒服,只是肚臍看起來凸凸的。有些嬰兒肚臍會比較凸,是因為腹壁肌肉較無力,家長只要持續觀察即可。
老人家常說,如果讓小孩一直哭會引發臍疝氣,其實臍疝氣并非寶寶哭久造成,而是本來就有缺口,在哭的時候會產生壓力,絕非家長照顧上的問題。假如寶寶已經3、4歲,肚臍外觀仍未恢復正常,還是覺得太凸了,這時候才需要請外科醫師做治療,一般而言,早產兒發生臍疝氣機率比較高,在人種方面,白人發生率較小,東方人、有色人種則偏高。
三、臍膨出
胎兒在發展過程中,肚臍下方腹壁發育不完全的范圍比較大,超過4公分以上,導致器官容易跑進臍帶,就是所謂的臍膨出。在寶寶出生夾臍帶或掃超音波時,臍膨出就會被檢查出來,而且多會合并其他異常,例如:染色體異常、膀胱、生殖系統問題、脊椎發育問題等,這些異常通常在產前超音波檢查時會被發現,因此,如果出生發現臍膨出,必須特別檢查是否有其他疾病,檢查結果沒有其他系統性問題,就比較不用太緊張,但還是要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
臍膨出的治療必須看膨出腸子的多寡,如果腸子膨出很多,最好分次處理,因為假如一次就讓腸子回到腹腔,腹壓可能太大而影響腸子的狀態,或是嬰兒腹腔空間不夠大,故要仔細評估是否采分次治療。當然如果膨出不多,可以一次讓腸子回去,再把臍帶夾緊。臍膨出在治療后,會出現臍疝氣,但過一段時間即能恢復正常。
臍膨出發生原因與懷孕期間媽咪做了什么事或吃了什么藥物都無關,由於多在孕媽咪產檢時篩檢出來,新生兒臍膨出并不常見。臍膨出的胎兒多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缺陷,可能在孕期篩檢出來,評估不適合繼續懷孕的情況下,便會采取終止妊娠,因此,出生發現臍膨出的機率非常低。
四、臍茸
臍茸在臨床相當少見,由于胎兒肚臍在發育過程很復雜,胎兒一開始腸子在外面,之后會慢慢回到肚子里,而且膀胱和腸子管子剛開始都相連,再慢慢分開,但有些寶寶在結構的消失過程沒有進行很順利,造成胚胎組織殘留,稱為臍茸。
家長在臍帶護理過程中,如果因臍帶發炎使用抗生素一段時間,卻遲遲未見到效果,分泌物還是很多,就要進一步檢查,看是否有胚胎殘留痕跡,假如發現,必須將它處理掉,是否好處理則視連接的程度。事實上,主要還是在避免臍帶發炎,臍帶還未脫落及脫落后還沒完全干燥之前,每天都要做正確護理,并且觀察周圍皮膚是否紅腫。為了維持干燥,使用尿布應盡量避免覆蓋到臍帶,發生問題大自然恢復正常,家長不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