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執業醫師生存與發展2015藍皮書》發布
8月13日訊 2014-2015年隨著醫療政策持續出臺,醫生群體從職業發展方向到執業方式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新的醫師多點執業、取消公立醫院事業編制、體制內醫生創辦“醫生集團”……隨著醫改的推進與逐步深化,執業醫師賴以生存的執業環境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機遇何在?挑戰何在?
中國執業醫師生存與發展狀況調研從醫生視角,深入分析各層級醫師在執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困擾、轉型的壓力、需要的資源。問卷搜集數據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綜合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中國執業醫師目前面臨巨大執業壓力
調研數據顯示超九成醫生一致認為:醫療屬于高風險行業,醫生屬于高風險群體。醫生顯示出對當前醫療制度法規、仲裁機制的低信任度和低期望值。如何使中國的執業醫師有尊嚴、有安全感、有信心,有保障,以及如何重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是醫改面臨的最大挑戰。
2.中國醫師對醫術的關注遠高于對患者的關注
本次調研反映出醫生不斷提高執業能力的意愿,醫生在執業過程中關注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執業行為的合規性,注重為患者提供符合病情的診療方案,但是在執業過程中主動參與多學科合作、主動獲取第二診療意見者所占比例較低。
醫師是診療方案的主要決策者,同時也是醫療服務的推動者與醫療關系的締造者,醫師真正將人文關懷融入到醫療服務,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必要的尊重與關注,才能在“救死扶傷”的同時獲得患者的口碑和社會的尊重。
3.“重科研、輕患者”是醫生職業發展的一道屏障
本次調研相關數據反映出各層級醫師普遍關注“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而對樹立醫生形象、管理患者口碑則表現出較低熱情。借鑒國外知名醫療機構成功經驗,醫生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同時,通過管理患者口碑使醫院擁有良好的聲譽,進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醫院技術水平才會持續提升。由此可見“醫生技術”、“醫療服務”、“患者滿意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4.“互聯網+”時代醫生的角色定位
透過本次調研數據可以看到,醫師對于目前移動醫療產品的價值認定和功能需求與醫生職稱有著密切聯系。醫師認為互聯網醫療的核心價值是“在線醫患溝通平臺”,醫生提供問診可分流醫療機構門診并建立醫患溝通的新渠道,及時溝通又能夠滿足患者反饋治療效果并得到更多支持,移動醫療產品服務都可能圍繞著這一核心需求而不斷完善。
從執業醫師生存狀況看中國醫療未來發展方向
2015年中國執業醫師生存與發展狀態調研活動,我們更多的將目光關注于醫生自身素質、能力、技術,以及圍繞“醫療服務”核心品質的各項評價指標。國家繼續推進醫藥衛生等領域改革將促進醫療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醫師在獲得執業支持的同時在一定時期內仍將面臨體制內外帶來的各種壓力和困惑。面對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現實局面,信任重構將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政策對醫師執業行為與職業發展方式的影響,通過數據精準分析為決策提供切實依據。